2025年5月17日,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人文学部主办,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文学院和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分院协办的“‘文学与图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二十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聚焦文学与图像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开幕式由赵敬鹏教授主持,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文学部主任冯保善教授致欢迎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明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高子文教授,先后代表协办单位致辞。
冯保善教授追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及文学院的学科建设,并向到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陈明教授回顾了北京大学自2017年开始举办的“文学与图像”学术论坛,以及《文学与图像》集刊的办刊历程,指出这次研讨会正是对历届会议的总结与展望,具有历程碑的意义,并鼓励参会学者踊跃向刊物投稿。高子文教授指出,这次会议是南京大学文学院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后深度合作的成果,期望未来双方能够深化合作。开幕式后,会议举办了《文学与图像》(第九卷)新书发布会。
主旨发言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王嘉军教授主持。南京大学赵宪章教授发言题目是《文学图像之书像研究》,提出“文学书像论”,并对语象、书像、画像关系等议题展开更深入系统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发言题目是《“给读者以更多的想象和回味”——读夏葆元、林旭东的连环画〈打倒假洋鬼子〉》,认为改编自《阿Q正传》的连环画《打倒假洋鬼子》,着力刻画出投机蛮横不准民众革命的假洋鬼子形象。北京大学陈明教授发言题目是《“大雁衔龟”的文图类别及其跨文化之旅》,在全面搜集整理“大雁衔龟”图像史料的基础上,揭示故事图像在古代亚欧跨文化流变过程中的“空间与飞行”和“双重观看”两种特征。
会议共分为三场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文学与图像”的基础理论问题、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中的“文学与图像”关系展开讨论,既有宏观的命题建构,也不乏对对个案的微观剖析,研究议题丰富,研究方法多元,研究观念新颖,充分彰显“文学与图像”研究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在闭幕式环节,与会学者普遍认同语言与图像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两种表意符号,而图像的表意效能受技术支配,僭越语言可能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文学与图像”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此次会议主题聚焦“文学与图像”这一学术前沿话题的回顾与展望,为国内学者的深入讨论搭建高水平对话平台,为本校青年学者特别是“文学与图像”跨学科研究方向,提供一次宝贵的团队练兵机会。文学院将进一步营造“崇尚学术”氛围,强化人文学部的学科建设和跨学科研究,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文/王一典 图/唐思斯、范辰龙 审核/陈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