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我校新学期科研与学科建设专题会议在崇德楼318会议室召开。党委常委、副校长梅景辉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科研处、学科办负责人及各学部主任、学院院长和分管科研副院长参加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以项目管理为抓手,高质量推进有组织科研和学科建设效能。会议由科研处处长姚苏平主持。
科研处姚苏平处长详细汇报了今年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及立项情况,梳理了新学期重点工作推进计划,介绍了高质量考核的相关内容。学科办章飞主任从学科建设、申硕工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及综合考核等四个方面对新学期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学前学院、人文学部、地科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物电学院负责人分别就学科建设情况、科研项目的申报组织及青年博士科研能力的提升举措等进行汇报交流。
梅景辉副校长作会议总结讲话。首先,他指出项目申报要体现有组织科研联动,要破除科研躺平现象和“二八定律”,充分挖掘各学院教师申报存量,激活增量,对于非竞争性项目要做到应报尽报。对于竞争性项目,要做好五轮评审、精益求精,及早启动选题申报工作。各学院要对新进博士及相关人才加强全方位培训培养,抓住新进博士的三年培育黄金期,做好规划布局,打造二师发展的栋梁之才。第二,要营造“崇尚学术、尊重学者、以生为本、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学院要重视引进特聘教授带来的变化和发展,同时引导青年教师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团结合作、有序竞争的局面。第三,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要多渠道提升科研经费。学院要根据教师的个人特长,做好纵向和横向经费的布局;学院负责人要以上率下,切实做好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第四、项目推进科研过程中,要全方位贯彻落实有组织科研协同机制建设,打造科研成果品牌和人才品牌,要有标志性成果,人才和团队,要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关于学科建设,梅景辉副校长指出,学科发展规划和方向设计要有底层逻辑加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要考虑二师历史、当前和未来发展三个维度。要做强教育学科,联合地方教育局和中小学,做好基础教育示范基地,树立二师教育学品牌意识。要做大新工科,要注重理工交融,注重科技创新性,发展具有新质生产力导向的学科方向。要以人工智能为主线,做大人工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食品工程,人工智能+水生物养殖,人工智能+区域规划和气象预测等新工科的学科品牌。要做优新文科和新理科,在传统人文学科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注重文学和艺术、科技的交叉融合,打造数字化产业化的人文学科发展模式。要做精马克思主义学科,树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及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效应。要做特交叉学科,将人工智能贯穿到各学科建设中,做好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数字化文化产业研究,智慧渔业和水资源优化研究等。各学科必须精准设计,树立学科品牌意识,聚集学科带头人和人才团队,要主动实践,力求创新,取得成果、成效和效益。
关于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一是开始新一轮省重点学科申报布局,尽量实现增量,现有省重点学科验收力争高标。二是校级学科分校重点学科和校培育学科两个序列部署,各学院要聚焦学校主要方向和学科六要素打造拳头产品。三是要修订完善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
关于申硕工作,当前我校申硕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局面,必须要补短板,强弱项。各学科要明确申硕第一方阵和第二方阵,明确主体学科和支撑学科的责任,加强内涵建设和资源建设。主体学科需聚焦方向,重点发力,按照申硕要求集聚好团队成果,支撑学科要考虑如何为申硕提高贡献度,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科交叉意识和学院协同意识。
文、图/过 琳 审核/姚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