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嘤鸣讲座:漫谈当代文学的“当代”

发稿时间:2021-03-19浏览次数:723

2021年3月14日14点,“嘤鸣”讲座系列之三十八讲——漫谈当代文学的“当代”于线上顺利进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青年评论家《钟山》杂志主编何同彬研究员,我校文学院韦黄丹老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马炜老师参加讲座,文学院众多学生也参与其中,在线上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何同彬老师以《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文章为例进行分析,他指出:这篇文章能引发众多作家、评论家产生共鸣的原因,正是描写出了人们最熟悉的当下生活,刻画出了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物。由此切入,何同彬老师开始谈论关于“当代”的问题。

首先,何同彬老师指出了当今存在的一个现象:目前很多大学生写论文的选择方向都是当代文学,而且研究的作家都是毕飞宇、迟子建、余华等知名作家。但是知名作家的“被选择”并不是毫无原因的,何老师向同学们解释说明:这是因为在经典教育中学生们能接触到的作家都是这些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是完成经典化了。对于“经典化”,何老师认为:文学史书写的惯例要经历时间的沉淀,但这不应该成为思考当代文学的一种狭隘的内容;年轻的学者对于“当代、当下”的理解会比之前的学者更加充分,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代文学,也更能接受新鲜的事物。

其次,何老师指出:他希望从事当代文学研究的学生和老师能够意识到,当代文学的当代性与“大学”和“文学遗产”两样东西有关。而流行的网络文学与学者们所研究的当代文学是处于两个系统的,其中的机制需要同学们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去判断。

再者,何同彬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当代文学的变化过程。当代文学经历了一个从中心到边缘的过程,作为文学性附着到别的艺术种类中,变得泛化、媒介化。从变化过程的特点总结之中,何同彬老师又提到了虚构与非虚构的问题:虚构与非虚构的背后都是叙事,能够写好就是好作品,不能以旧的标准评判现在。尽管有的作品文学性没那么强,但是作为叙事书写,扎实于当下,能够给人以启发,引起人们反思。因此在当代,对于写作创作者首先需要有好的写作态度。

最后,同学们向何老师提出一些自己的疑惑,何老师也一一耐心地进行了解答。马炜老师对这次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何同彬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家讲解了关于当代文学的“当代”问题,让同学们对“当代”有了更深的了解。马老师希望这次讲座能够为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提供帮助,并加深同学们对当代文学的理解。

文学院/文、图